科技先行 勇当海测行业排头兵

发布时间:2019-01-23 00:00 来源:中国海事服务网
浏览量: 分享

科技先行 勇当海测行业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总书记的深刻论述,激发起广大海事测绘工作者的奋斗热情。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以下简称“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科技先行”正成为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关键词,推动海事测绘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升级转型。

近日,在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召开的2018年度科技工作总结暨成果发布会上,水文科技、海测装备、设备维保、海测前沿、海测技术、信息科技、北斗应用、制图技术等八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次第亮相。科创渊薮,累累硕果,透过发布会这个集中展示的窗口,可以窥见一年来海测推动科技发展的努力和成效。

对于这场科技成果发布会,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王鹤荀表示了赞许与期望:“上海海事测绘中心科技成果发布形式新颖、科技含量较高,中心班子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作为引领海测发展的强劲动力,充分体现了海测科技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只要持之以恒,必将在海洋测绘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A.科技引领助推海测转型发展

科技是强国利器,行业赖之以强大,单位赖之以发展。上海海事测绘中心领导班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提出了“争当海事系统测绘行业排头兵”的目标,确立了“能力强海测、文化兴海测、人才立海测”的发展主线,并以科技工作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2018年,建立了中心领导班子管宏观、管协调,职能部门抓具体、抓落实的科技工作机制,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主任史晓平亲自担任科技工作组组长,组织成立了水文科技、海测装备、设备维保、海测前沿、海测技术、信息科技、北斗应用、制图技术等八个科技工作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50余名科技骨干参与其中。

说起科技组的工作机制,史晓平如数家珍:“科技组下设若干小组,以年度科技工作任务、科技项目以及具体科技应用为载体,由技术骨干领衔,遴选热爱海测、甘于奉献、乐于钻研的海测青年技术人员参与,树立任务导向、目标导向并实行组长负责制。”科技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例会,督促科技工作任务的落实。在机制的保障下,各小组科技研究喜报频传,最近一年共形成科技成果17项,完成相关论文15篇。

东海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工程因为时间紧、跨度大、手续繁杂,是块“硬骨头”,但在项目小组的攻坚克难之下,及时完成了各项任务,并顺利通过了预验收和审计,项目执行率达100%。结合2018年度测量任务,在洋口港港口航道图测量工程中同步开展基于GNSS定位技术实施无验潮测量,并组织实施北斗C0RS系统、长期水文站水位数据、离岸北斗差分高精度长距离应用的试验,成果精度可靠,符合规范要求,可以推广。开展高分子材料水文观测浮标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同济大学、上海航标处等合作单位合作,推广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应用,扩大了用户群;自主研发的多款北斗CORS系统运维保障支持软件,更好地完成了北斗CORS系统运维保障工作。完成“长江口外潮汐精细化模型建立研究”,可预报测区任意点任意时刻的潮位,预报精度超过潮汐表;完成“苏北沿海航路测量水位控制技术方法研究”,构建了基于余水位传递的水位改正方法,提高了测量水位的推算精度;依托长江口外及苏北沿海高精度潮汐模型,通过潮汐预报取代传统抛设海上定点验潮站的作业模式,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每年可节约水位站抛设经费上百万元。完成“东海重点港口或水域潮汐表编制研究与规划”,为2019年推出宁波船港潮汐表打下基础。完成“测量数据一体化系统”等科技项目,为解决测量数据处理工具“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备选方案。开展水面无人测量平台在繁忙水域安全作业的应用研究,深化了对无人艇可靠性、适用范围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显著增强了海测能力,推动了转型发展,使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朝着“海事测绘行业排头兵”的目标昂首挺进。

B.高效履职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正转化为上海海测人服务国家战略、履职尽责的主动担当。

“近年来,人们将陆地资源的利用逐步拓展至海洋领域,海洋测绘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史晓平说。

重任在肩,必须确保高效履职。上海海事测绘中心作为海洋测绘的国家队,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主力军,把“能力强海测”、高效履职当作第一位任务。每年完成80余幅次近9000换算平方公里港口航道图测量任务,完成通航尺度核定测量、重要水域水深监测7000多换算平方公里;建立了反应快速、协作顺畅的测绘应急反应机制,每年优质高效完成近二十项应急测量任务,为保障水上航行安全,服务蓝色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效履职的背后,也少不了科技装备的助益。高效履职的成绩与较先进的硬件设施条件分不开。除原有的复兴岛基地,近些年,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还筹备组建了舟山、福州、连云港三个外埠工程测量基地,更好地服务于华东沿海的港航单位。目前,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拥有8艘专业测量船以及6艘常租船,能够实现从码头、航道到中远海测量的全覆盖,其中一条70米级的大型综合测量船“海巡166”轮是海事测绘旗舰船,吨位最大、抗风能力最强、续航能力最持久、测量设备先进,同时又是无人测量艇的母船,参与完成了中国海事局第二次南海巡航、“桑吉”轮精准定位等任务。2018年10月1日,“海巡166”轮专业扫测人员应宁波市海上搜救中心要求,连续航行11小时,抵达事发水域精确锁定沉没渔船位置。该中心拥有多波束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磁力仪、水下遥控潜器等多种国际先进的海洋测绘设备。2014年派员参加了马航370失联客机搜寻、南极科学考察等重大任务,彰显了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战略的海测担当。

近年来,上海海事测绘中心逐步推进东海沿海水文站网建设,已建成53个长期水文站,2019年还将建成11个,届时,将实现东海海区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发布的全过程自动化,水文站潮位信息的实时发布,形成了水文观测、潮汐预报、水文测绘、潮汐研究等具有鲜明海事航保特色的水文业务,直接为海事监管、港航管理、航运企业提供服务。

“进入新时代,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正努力由生产型向科技型单位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该中心党委书记刘谨自信地说。

C.激发活力锻炼海测人才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服务交通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航保科技成果的研发、航海保障服务的完善,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近年来立足长远,着力打造“一专多能”的海测队伍,按照重视专业、重视经历、重视才能的选人用人标准,确保人才发展与单位建设同频共振。

科技项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科技项目研究中,上海海测人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水文研究小组组长季凯敏介绍说,水文研究小组承担项目“长江口外潮汐精细化模型建立研究”,必须开展长江口外水深测量,而这部分测量除受风浪影响较大外,最重要的问题是潮位控制非常困难。“定点潮位站存在验潮零点经常变动、海水盐度难以精确测定等问题,影响潮位改正的精度。我们根据长期站多年潮汐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建立了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等,做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才最终完成。”在探索未知中,专业人才队伍得到了锻炼。

充分发扬“责重山岳,能者当之”的锐气。北斗应用研究小组组长侯红彪介绍说:“我们在北斗CORS系统建设中,碰到过很多难题,特别是建设泗礁参考站的初期,前后共办理了发改立项文件、节能审查意见书、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多项许可证书,走访了当地发改委、住建局、消防、电力、水力等多个部门,同时还要协调周边居民、街道、环卫等等,困难如山,但是困难也是磨砺意志和锻炼能力的试金石。通过一个接一个地克服困难,从中收获满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参与的《2013—2016年长江口航道养护工程水文泥沙与河势演变综合观测》项目荣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东海海区陆海垂直基准转换与统一》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此项目还获评上海市交委“2018年上海市促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创新鼓励项目”,并获得5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东海大桥桥墩冲淤状况专项检测》项目获得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水运交通优秀勘察二等奖”;在2018年直属海事系统航保科技竞赛中,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派出四人参赛,获得集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期望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要在更高的站位上,勇当海事系统测绘排头兵;要以科技工作为抓手,坚韧不拔地推进海测转型发展,把新技术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搭平台、给任务、压担子,打造一支与东海航保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多方位、高层次、全适岗的人才队伍。”王鹤荀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代战鼓催征,上海海事测绘中心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弘扬“尺幅千里,追求卓越”的海测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谱写服务海洋强国、服务航行安全的崭新篇章。

标签:

责任编辑:zhaoshizheng